译事双“无”——外语教学部学术讲座纪实

发布者:外语教学部发布时间:2018-11-15浏览次数:529

20181115日,应科技处和外语教学部的邀请,左飚教授带来了《译事双“无”翻译方法研究》专题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外语教学部探索文化范式的一次学术分享,也是学部在探索运用翻译理论解决教师学术渴求的有益尝试。

左飚教授的讲座从译事双“无”的概念开始谈起,娓娓道来翻译的学术探究方法。所谓译事双“无”即“译无定法”和“译无止境”。鲁迅是译事双“无”的倡导者,反对“一劳永逸”的翻译。左教授认为,对于翻译,现在似乎暂不必有严峻的堡垒。言语跟着时代的变化,将来还可以有新的复译本的,这对于现代译者来说不足为奇。

左教授在谈到“译无定法”与“译无止境”的关系时,表明两者之间是翻译中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译无定法”表示译者对翻译方法的不断探索,“译无止境”表明译者对翻译质量的不懈追求;“译无定法”的信念产生“译无止境”的结果,“译无止境”的目标激发“译无定法”的探求;“译无定法”是创新的动力,“译无止境”是求真的态度。

  左教授尤其强调了译事双“无”的语义学理据,认为译者必须有“译无止境”的目标和恒心刻意求真,才能逐步接近源语文本的意义。同时,各派学说对“意义”的不同界说或分类也为译者提供了寻求获得源语文本意义的不同途径,是“译无定法”的合理依据和有力支撑。再者,译事双“无”的接受美学阐释,即接受美学所探讨的“意义”则是动态的(dynamic)、生成的(generative)、主观的(subjective)、历时的(diachronic)、发展变化的,源语文本的意义随着时代的推移和读者的变换而改变,不同时代的不同译者会生成不同的意义。就这一点而言,源语文本的意义是无穷尽的,因而,翻译也是无止境的。

  最后,左教授明确了译事双“无”之说的积极意义,表示这类学术研究方法有益于译者克服两种心理,即自卑心理和自满心理。译者遇到翻译中的难点不必自卑,一条译路走不通,不妨尝试另一条译路,“译无定法”嘛;译者取得了一定成绩后不可自满,要多在文本意义的理解和再现上打问号,要有“译无止境”的追求和“不妨再来译一遍”的勇气。讲座在左教授分别用中英文朗诵的题为Time Zone的诗歌中结束,引来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