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明理, 致知笃行翻译教学:翻译之道--记复旦大学陶友兰教授讲座

发布者:外语教学部发布时间:2019-11-11浏览次数:1167

2019117,复旦大学翻译系陶友兰教授受邀来我教学部为全体教师作了题为格物明理,致知笃行:翻译之道的讲座,博得了在场老师们的欢迎。

陶教授从翻译的概念入手,提出了针对医学院的学生怎样教翻译、怎么学翻译的方法,并指出教学反思的问题。陶教授认为,翻译就是格物、致知。而教翻译就是明理的过程、学翻译就是“笃行”,即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

陶教授认为翻译是交际手段、可以被改写,也可以再创造。那么,面临新时代的翻译的再定义,教师在建设翻译课程的双维度理论框架下,应从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和学科需求出发,改变教学方法和评测手段。期间,陶教授引用了生动的实例,将此概念进一步细化。

对于医学院的学生而言,课程设置应讲究科学性、系统性、阶段性、可行性,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即教师不能将翻译课程上得索然无味,让学生感受不到学习收获的快乐过程。以笔译课程为例,第一阶段以技能为主,以问题为驱动;而在第二阶段,应以内容为主,以项目为驱动。为此,陶教授推荐了《英语读译教程》、《基础笔译》两本教材,并推荐学生可以读“名家名译名评”丛书,引导学生渐入翻译学习的佳境,在课堂中与学生的互动,增添课程的趣味性、交流下和亲和力,以此来解释了“读什么”的问题。

接着,陶教授以“怎么读”开头,分享了通过课堂面对面的讨论、网上论坛的方式,从而以撰写读书报告和教师检验等的方式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

最后,陶教授认为,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人员,需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应该爱教育、爱学生、爱读书。教师在翻译教学中,应善技、善导、善启、善用、善帮,最重要的是充满热情、耐心细致,通过口头报告等各种教学手段完成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

陶教授在总结时提出,一方面,教师要提高教育能力,需要转变观念、增强学术研究能力、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做到教学相长、教研相长。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让他们把学习内化成一种习惯,在做中学,做到“读、译、悟”。

在提问环节,陶教授解答了如何编辑医学教材的问题,并提出一要积累二要精炼三要调整的三原则,认为编写教材绝非一日之功,需要细心打磨。

陶教授的讲座极富启发性,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两条主线分享了翻译教学的心得,获得了外语教学部教师们的赞同。外语教学部已从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大学请来了多位专家进行交流,为教师自身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路径,将进一步带动学部学术水平的提升。